试谈《即墨市志》彰显新兴产业的特色
我拜读了《即墨市志》(以下简称《即志》)学到很多有教益的知识。深感这部严谨质朴的宏篇巨著充满了改革开放的激情,闪烁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光芒。我手捧着《即志》尽情地欣赏即墨史志办同志们精心赋写的现代新篇章。这新篇章就像即墨境内的温泉那样清澈、那样温暖、那样康健;又像马山石林那样挺拔、那样奇特、那样壮观。
《即志》以上届志书为基础,删繁就简,取其精华,较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事业的成就。特别是浓墨重彩地记载了改革开放所产生的新兴产业特色。所谓新兴产业并非是一、二、三次产业之外又有什么产业,而是指改革开放后,在一、二、三次产业中所涌现的新生事物,即是过去有的事物却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改革开放又重新崛起的仍属新兴产业。本文试就《即志》彰显新兴产业的特色,谈点一孔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记载专业批发市场彰显市场群的特色
即墨专业批发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涌现的佼佼者,占据优势领域,形成江北最大市场群。因此,将其从商业中独立分离出来,升格设为一卷,用较大的篇幅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载市场群的完整面貌和发展演变的轨迹。这就抓住了关键环节,突出了重点内容,反映了市场群的特色。
在专业批发市场中,编者首先将独树一帜的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作为龙头起笔记述,起到了典型示范的作用。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主张,激活了人们梦寐以求的致富愿望。即墨镇南关村有的农民开始从事个体服装加工,并在集市上交易。1983年,墨水河滩集市上形成60多个经营服装的个体户,继而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服装加工经营。而且很快扩大到周边的6个乡镇167个加工经营服装的专业村。这寥寥数语反映了处于萌芽状态的服装市场。同时也揭示了农民从贫穷落后的禁锢下焕发出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令人感受到新时代的脉博在强烈的跳动。
当时县政府对这新生事物高度重视,曾多方组织投资,经“三建两迁”,至2003年,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形成摊位6480个,经营者5000多户,从业人员1万多人。从而吸引了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1000多个客户来设点经营服装。同时,全国很多服装名牌企业如步森、雅戈尔、波司登、雪驰、华金、红领、新郎、红豆等纷纷进入该市场设专买店、直销点,销往全国21个省、市和省内60多个县、市。是年,完成商品交易额67亿元,上缴税金1476万元。这反映了该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破地域发展模式,努力拓展国内市场,成为沟通大江南北、辐射长城内外的大型服装集散中心,并成为即墨改革开放的“领头雁”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它蕴涵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蓬勃活力,为推动全市经济起飞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为彰显即墨市场群的特色,《即志》还分别记载了即墨小商品城、即墨布匹床上用品批发市场、即墨副食品批发市场、即墨针织城、即墨新时代装饰材料批发市场、蓝村皮鞋城、即墨木材装饰材料综合批发市场、即墨电器市场、青岛七级生猪批发市场、即墨蔬菜批发市场、移风蔬菜批发市场、青岛金口水产品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的来龙去脉。并且还特意概括了专业批发市场的六种模式:一是主体延伸型,二是股份合作型,三是旧城改造型,四是独资开发型,五是存量盘活型,六是产地专业型。这高度的概括可见编者独具慧眼,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市场群的特色。
至2003年,全市已建成专业批发市场23处,共占地13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完成商品交易额160.16亿元。它告诉读者市场建设是实现经济发展最关键、最有效的启动点,在即墨已经聚优成势,组成庞大的市场群。它使即墨的流通领域形成了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的动人画卷。这既充分展现了即墨市场群的特色,又能为资政产生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记载民营经济彰显个体私营经济的特色
个体私营经济是改革开放中脱颖而出的新秀,却分布在一、二、三次产业之中。如果按其归属关系分散记述,则显得零零碎碎,也很难反映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整体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即志》将其集中起来设为民营经济,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脚步记载了个体私营经济的三次飞跃,写的条理有致,真实自然。开创了以系统的、真实的史料揭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律之先河。可见编者慧眼识真珠,集中记述是非常成功的。
即墨服装批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拉动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怀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有的从事手工业,有的从事商业,有的从事饮食服务业。他们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一部分个体户完成了初步资本积累后,开始兴办私营企业。至1990年,全市有个体工商业者10447户,从业人员13599人;个体饮食业者564户,从业人员1476人;个体服务业者2063户,从业人员2392人;注册私营企业87个,从业人员1467人。至此,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第一次飞跃。这里着墨不多,却反映了生产关系中最敏感的所有制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由此使读者倾听到时代前进的足音。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活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一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即墨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打破地区界限,广纳客商,有7个省、21个市的3000多人来即墨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市区出现了“湖北街”“温州巷”“河北经营协会”等外地客商聚集区和外地人自发结成的经济组织。至1995年,全市有个体工商业者15232户,从业人员26832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74087万元;私营商业企业241个,从业人员2103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4658万元;私营工业企业8733个,从业人员41586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91613万元,上缴税金4438万元。至此,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第二次飞跃。这一飞跃以动态写法铺开,在编者笔下描绘了个体私营经济的繁荣景象,并闪现出个体私营经济腾飞的新鲜经验。它不仅保存了完整的有价值的珍贵资料,而且又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1996年,市政府立足于优化企业经营机制,促使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创名牌企业。全市建成各类私营经济园区6个,总占地95万平方米,容纳私营企业187个,涉及10多个行业。随着国家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批国有、集体企业相继改制为私营企业,并鼓励私营企业吸纳多种经济成分入股,引导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为发展外向型私营经济增强了实力。使很多有资本、有能力、有潜力、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得以做强做大。从而在私营企业中涌现出青岛山前国际集团、青岛胡氏集团、青岛瑞华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顺联有限责任公司等15个私营企业集团。还涌现出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产品研究、中间实验等业务的私营科技企业35个。致使全市私营企业向集团化、园区化发展,呈现出第三次飞跃,成为即墨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至2002年末,全市私营企业达到3878个,从业人员6.9万人,注册资金29.6亿元;个体工商业者达到6.2万户,从业人员8.7万人,注册资金6.6亿元。据测算,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完成90.4亿元,占GDP的56.7%;个体私营工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7.4%;个体私营商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4.75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78%;个体私营经济税收2.63亿元,占全市税收的29.2%。上述记载勾画出个体私营经济是即墨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的先锋,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途径。这使我们每一个读者都会感到: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个体私营经济仅仅经历了20多年,就成为即墨市的经济主体。如果将其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相比,如同天悬地隔。这怎能不令人称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今天,站在地方志的角度上观察分析《即志》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记载,会得出以下结论:它既能看到即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缘起,又能找出即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既能从中了解即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又能从中探寻即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样记载自然增强了《即志》的史鉴价值。更重要的是即墨个体私营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完全印证了邓小平的英明论断:“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3页)由此可见,《即志》编者的眼光非常敏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运用非常高明。
三、记载开发园区和示范基地彰显招商引资的特色
《即志》记载开发园区和示范基地彰显招商引资的特色,是与即墨地理环境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它东濒黄海,南倚青岛,胶济、蓝烟铁路和济青、青银、乌威、烟青、青威、滨海公路纵横境内,市区距流亭国际机场和青岛港都很近,境内还有两个国家二类码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便利的立体网络。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恰逢国家开放沿海城市的决策,市政府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相继创办了开发园区和示范基地。《即志》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分别详尽地记载:在农业中记载了青岛即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即墨市海水鱼养殖示范园的内容;在工业中记载了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即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服装工业基地、青岛环保产业基地、青岛北部工业基地的内容;在旅游业中记载了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青岛温泉旅游度假区、鳌山卫旅游区、青岛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农业观光旅游园的内容。《即志》紧紧抓住这些引以转机的关键产业,不惜笔墨、详略得当地记载了各个园区和基地所呈现的招商引资量大、科技水平高、涉及产业领域广的特点。并显示出各个园区和基地的发展活力和强劲的辐射力,成为即墨经济发展的隆起地带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龙头。
下面让我们选择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的几大亮点,就足以看到开发园区的巨大功能和招商引资的特色。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市政府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决定在即墨城东青烟公路两侧6.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立集生产、商贸、文化、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即墨市工业开发区。是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至1999年,该区先后引进内外资企业121个,并确立了“四园两区两条街”的总体规划,形成了区中区、区中园全面开发模式。2001年2月,潮海街道整体划入开发区,辖30个行政村、5.8万人。同时实施了“五园两区两条街一市场”的开发战略,形成了区外园、区中园、园外园、园中园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全面开发模式,实现跨跃式发展,使之成为即墨市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典型示范辐射区和发展先导区。2002年,基础设施配套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立足经济国际化、园区城市化、发展产业化目标。2003年,该区总面积达到27.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7平方公里,共建标准厂房71.33万平方米,楼房别墅59.1万平方米,累计投资额87.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9.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94亿元。经过招商引资,有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德国、加拿大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来投资办企业,共有内外资企业444个。其中外资企业117个,合同利用外资4.6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03亿美元,出口创汇3.6亿美元;内资企业327个,累计投资49.1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8.26亿元,实现利税2.29亿元。这正是: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而且所有开发园区和示范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全市招商引资的列车驶入快车道。
至2003年,全市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543个,合同利用外资35.5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4.77亿美元,占全市固定资产的47.9%,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个企业落户即墨。三资企业上缴税金4.24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1%。看到这几个综合数字令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它又完全印证了邓小平极富创见性的论断:“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补充。”(《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1页)他还强调:“同外国人合资经营,也有一半是社会主义的。合资经营的实际收益,大半是我们拿过来,不要怕,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1页)今天,我们每一个读者看到《即志》关于招商引资的记载,重温邓小平的论断,都会出自内心的称赞:邓小平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即志》还记载了很多新兴产业的特色,本文不再一一累述。仅由专业批发市场、民营经济、开发园区和示范基地的华美篇章,就足以彰显新兴产业的特色,而且也充分反映了即墨市经过改革开放,突破了计划经济,发展了市场经济,并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又能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歌颂了邓小平所提出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的创举。将来即墨人一定会把这部特色鲜明的佳志引以为鉴,使新兴产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注:本文作者系山东省史志办秘书处原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