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点定位 规划引领 把农业高新区打造成带动全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
农业高新区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在拉动即墨西北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切实发挥了“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带动”的作用。但随着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农业高新区以前的规划、定位已不能适应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趋势,已在体制机制、科技创新、龙头企业集聚、投融资等方面,与国内先进的农业科技园区落下了较大差距。为有效破解发展困局,必须立足于全面改造和提升农业高新区,将其打造成带动全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这一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农业高新区新一轮规划。
一、实施新一轮规划的必要性
(一)原有规划已不适应现状
2013年,科技部评估第一批38家已挂牌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即墨农业高新区排名36位。在发展定位、规划标准方面与其他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存在明显差距。一是规划范围小。2000年,农业高新区设立时,仅占地360亩,虽然规划了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但范围较小。要承担起现代农业高新区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更多功能,则需要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辐射带动更大的范围。二是规划层次低。在今天看来,农业高新区因时代局限和条件所限,原先定位起点不高、规划理念滞后、缺乏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例如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园区虽然进行过自主研发和成果转化,但是辐射带动作用小,低层次的科研创新已经难以支撑周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功能不完善。农业高新区设立之初定位于服务职能,着重于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引领,功能单一,对现代都市农业认知不足,对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越来越弱。例如没有规划建设专门的农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农湾孵化器为企业所建),一些具有较大潜力的初创项目没有得到及时扶持和发展,导致项目未能做大做强。
(二)面临难得的政策和发展机遇
今年3月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把国家级农高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确立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领军地位”。今年5月初,《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又进一步提出要“以大沽河沿岸流域为重点,规划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功能区。”“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制定园区规划,推进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同步建设。”这些都为农业高新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其中,规划是建设、发展的总蓝图,对农业高新区的发展定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必须将政策机遇及早转化为发展机遇,认真做好新一轮规划,促进园区快速升级和跨越发展。
二、做好新一轮规划的建议
(一)应明确功能定位
新一轮规划应把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业带动、效益优先、农民受益”的原则,充分体现政策性、系统性、前瞻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内现有的优势资源,统筹规划今后众多现代农业项目落户,努力把农业高新区打造成推进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绿色硅谷”。建议在农业高新区新一轮规划时,应明确“十一大”功能定位:
1.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2.青岛市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新兴产业培育和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创新的示范区;
3.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转型升级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4.大沽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极和农民增收的主要载体;
5.全国重要的蔬菜、花卉种子研发中心、繁育中心和青岛市国际种都中心区;
6.全区规模化优势特色农业的主产区;
7.全区农产品交易中心;
8.青岛市最大的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智慧农业创新区;
9. 农业领域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技术展示区;
10.青岛市最大的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业休闲旅游区和田园综合体聚集区;
11.以农业科技小镇、太阳能小镇、农机小镇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先导区。
(二)应建立“三镇二园一市场一区”的总体布局
要坚持“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思路,以更高的标准更长远的眼光,规划建设好“三镇二园一市场一区”。
1.“三镇”即:
(1)现代农业科技小镇。按照特色小镇的理念和模式,以农业高新区现有的360亩园区用地为中心向外延伸,在1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五中心一基地”:
农业科创中心。建设农业科创大楼,大力引进科研院所、科研单位和团队,引进前沿、高端科研成果,以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资源聚集。
“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示范中心。从建立本地生鲜电商平台入手,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农业创客服务中心。打造“星创天地、创客岛、创客谷”等形式的创客中心、产业孵化区,吸引优质初创农业项目入驻,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发展空间。同时培育农业科技骨干龙头企业,激励农业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帮助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带动区域农业层次提升。
农业金融服务中心。整合现有农村金融资源,积极引进农发行、农业银行、农商银行、邮政银行以及农业保险公司、农业风投公司等涉农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规模,降低农业项目经营风险。
生活配套服务中心。加强住宿、餐饮、娱乐、医疗、学校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入驻的专家人才、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
“一基地”即中试基地。主要承载科研成果转化、新元素示范推介、科普教育等功能,园区引进的各级科研机构和人才可以在此进行相关实验及成果转化,为科研提供优质基地;园区引进的优质农业企业可以在此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推广,为优质农业元素提供推介平台;即墨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生可以在此学习现代农业前沿知识,为农业科普提供发展载体。
(2)大信太阳能小镇。以太阳能产业为核心,以昌盛日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打造“智慧太阳能+现代农业+休闲体验”产业链为目标,规划建设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核心区约1平方公里,集光伏研发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生态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3)段泊岚农机小镇。整合镇辖区及周边农机资源优势,总规划用地1平方公里,着力打造集农机展示交易、农机装备制造、农机创新示范、农耕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2.“二园”即:
(1)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议在农业高新区新规划区域内选择交通便利、水浇条件好、土地成方连片区域划出1-2万亩土地,统一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将其打造成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项目的招商区。通过设定准入标准,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招引农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物流配送和现代农业旅游等领域龙头项目。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其建成青岛市最大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
(2)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按照区政府《关于建设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的意见》进行规划建设。
3.“一市场”即:以大信镇现有的青岛东方鼎信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为主体,借鉴郑州中牟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的经验,放大和完善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将其拓展提升为集水果、蔬菜、花卉、粮油、干货、肉类、冻品、水产、蛋类等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4.“一区”即农业高新区辐射区。建议将移风店镇、段泊岚镇、大信镇等在内的400多平方公里范围,规划为农业高新区辐射区,使其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区、优势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区、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和田园综合体的集中布局区。
(三)应做到“四个结合”
1.规划应与优质高效种植业的加快发展紧密结合。集中优势区域、突出主导产业、发展板块经济,推动种植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即墨距离青岛较近,建议重点规划发展向青岛市供应优质生鲜果蔬、菌类、特色经果林等板块,实现传统种植业向高效生态种植业的转型升级。
2.规划应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紧密结合。规划建设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光价值的田园景观式观光旅游区。要丰富农业高新区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精心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养生养老基地等。还可以将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与农业游乐、农事参与、特色餐饮、休闲体验、农耕农俗文化展示等项目相结合,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科普和娱乐的良好空间。
3.规划应与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农业高新区内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园区内的村庄,田园综合体打造也与美丽乡村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在编制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打造田园综合体(目前,西北三镇已经列入全区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示范村共9个,其中移风店镇3个、段泊岚镇2个、大信镇4个)。另外,还要从规划上明确这三个镇中适合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其他村庄,在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中,从精品示范村创建指标的安排以及政策、资金、建设用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4.规划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农业高新区的发展要在推进即墨西北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并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目前,西北三镇区域范围内已经规划建设了农机小镇、太阳能小镇,加之拟规划建设的农业科技小镇。应依托这三个特色小镇,不断加大对这一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力度,带动西北部城镇化加快崛起,尽早把这一区域打造成即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