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首页 > 文化旅游

北阡村

2017-12-14

北阡村概况(配图房氏族谱、雄崖所、房素故居、房华山故居、银杏树)

北阡村位于金口南阡之北,玉皇山之南。全村总面积2078.6亩。有房、李、王、杜、纪等姓氏,其中房姓占大多数。

据《房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房氏由云南乌沙卫迁来此地立村。因地处古阡之北,故名北阡。另,北阡屯原为明代雄崖所所领八屯之一,雄崖所建于明永乐元年(公元1402年),故北阡房氏最早时期应为明代卫所军户。

北阡村北有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北阡遗址,村东有准提庵遗址,准提庵遗址之前有树龄320多年银杏树两株。村中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2处。其中,清咸丰年间金口巨商房素故居、道光年间武庠生房华山故居以及房氏祠堂,均保存完好。

有清一代,北阡村有为官出仕或受褒封褒赠者5人,出过18名太学生,4名武庠生,1名武举。

注 银杏树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是世界上珍贵的树种之一,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植物学家称之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并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园艺学家们把银杏与牡丹、兰花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尊崇为“国树”。

银杏树躯干挺拔,树形优美,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它以其苍劲的体魄,独特的性格,清奇的风骨,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受世人钟爱和青睐。唐代诗人王维诗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宋代词家苏轼有瓒: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银杏树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且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为可观。果实品味甘美,医食俱佳。可制各种风味饮料和老幼皆宜之保健食品。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房氏祠堂(配图房氏祠堂)

房氏祠堂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单进四间,砖木结构,挑檐起脊,已有200余年历史,至今依旧是北阡房氏祭祖追思之所。

房氏祠堂已申报即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准提庵遗址(配图准提观音)

准提庵遗址位于北阡村东南,建于万历十七年,清顺治年间重修,道光、咸丰年间再修并扩建。南北长46米,东西宽34米,占地2.35亩。主建筑东西两院,西院为方丈室及僧人们居住场所,东院四间大殿,大殿四粱八柱,四角挑檐。正殿供奉准提菩萨。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

准提庵在鼎盛时期,房氏家族捐地20余亩,作为香火之资。每年古历三月十六日庙会,周边善男信女均来祈福感会,非常热闹。

解放后,准提庵神像全部被毁,准提庵辟为北阡小学。1971年,准提庵拆除。

 

北阡遗址(配图北阡遗址照片、发掘现场、发掘文物照片)

北阡遗址位于青岛市即墨金口镇北阡村100米处。遗址西部5公里处为南北向的丘陵山峦,东面距属于黄海的丁字湾5公里,北与莱阳紧紧毗邻,现距海岸线约5公里。现在得到保护的北阡遗址位于一个狭长的平原地带小高台之上,南北200米,东西200米,保护面积40000平方米。遗址四周有多条小河流穿过,汇入丁字湾,地理条件适合古人类选择居住、繁衍和发展的栖息地要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的代,经青岛市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调查和分析,已经被列为即墨区域内较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1982年12月31日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青岛市级文物单位。

2007年3月14日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即墨市博物馆、山东大学考古系、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北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发掘工作历时三个月(2007年3月14日~2007年6月14日),发掘出土了距今6000年左右的“二次合葬”墓及周代古墓葬出土的青铜鼎等陪葬品,和大量的牡蛎壳、陶钵把、石弹丸、兽骨、鹿角和蚌器等,其中“二次合葬”墓的发现,在胶东半岛乃至黄河和淮河下游地区尚属首次它将青岛地区的人类文明史推进到了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5500-6300年前。这说明,早在6300年前,青岛就有着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2009年3月26日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合作,对青岛市即墨北阡文化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钻探和发掘。此次又新发掘了四座周代墓葬,发现了成套的陶器及殉狗等,同时还发现了 “红烧土”房屋遗址等。“红烧土”房屋的遗址。这次发现的保存比较完好,门道、柱洞等都非常清晰。“红烧土”房屋是指当时的人类用粗木和泥土混合物搭建出墙体和屋顶,再用火烘烤,直至整个房屋变成红色,这样不但有类似于砖的坚固程度,而且冬暖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