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培育壮大新动能 工业转型升级加速
2017年,即墨区紧紧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山东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重大机遇,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聚焦增量崛起和存量变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实现新旧动能协同发力,活力潜力持续释放,有效减缓了传统产业下滑、环保治理约束趋紧带来的影响,对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引领工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即墨全面聚焦落实“中国制造2025”,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现拥有太阳能光伏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集聚区、云路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园区载体。2017年即墨新材料、人工智能制造实现新突破,云路先进材料实现磁粉芯规模化生产,非晶带材产能跃居行业第二;三迪时空建成3D智造云平台,获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一汽解放新能源基地已正式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预计达5亿元。
2017年,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要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3.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产值增长20.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战略新兴和高技术产业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引擎。
2、传统制造业优化提升加快,不断焕发新动能。近年来,即墨区加快传统工业产业供应链的整体跃进,推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促使“老树”发“新芽”,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传统工业向互联网工业、智能制造升级。自2016年开始,即墨区确定至2020年,每年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互联网工业和“智造”发展。2017年红妮等5家企业完成互联网工业首批试点改造;森麒麟轮胎、一汽解放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红领酷特智能获评省级双创企业示范基地;2018年再次启动50家互联网工业改造,预计撬动企业投入16亿元,由点到面带动了全区制造企业群体性向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方式网络化方向加快升级,开启即墨“智造”新。
2017年,即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两大传统制造业产业完成产值121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9.4%;传统制造业技改投资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
3、高端项目支撑动能转换,产业更新迭代加快。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高端项目更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也是动能转换的支撑点。2017年即墨高端项目加速聚集,围绕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引进建设三菱重工海尔空调机、中民筑友绿色建筑(青岛)科技园等机械制造、节能环保项目8个;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筛选青岛空客直升机产业合作等项目7个,引进建设背光模组用光电子器件扩产等创新科技项目12个。围绕汽车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乘用车和商用车龙头项目,已引进重点项目120余个,涉及总投资500亿元,形成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改装车、新能源车及20多类汽车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条。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投资254亿元,占固定投资总额的24.3%;高技术产业投资159.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3%。
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创新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动能集聚壮大的核心推动力。近年来,即墨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将引智、引资、引技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为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2017年起,即墨每年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从科技企业、研发平台、高端人才、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方面全面提升经济创新力。截至目前,即墨区汇聚“两院”院士、千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400余名,搭建青岛市级以上各类人才平台载体243个。科技创新和科研平台是支撑企业高速发展的关键发力点,即发设计建设了首条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线;红妮成功研发出海藻纤维;云路自主研制千吨级非晶磁粉芯的制备技术,并实现非晶磁粉芯的规模化生产,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即墨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了强大生命力。2017年即墨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2.12%,申报马德里商标145件,授权发明专利196件。